科技城新区拼出新天地,再上新台阶

发布日期:2024-01-25 来源:绵阳科技城新区 作者:科技城新区管理员 阅读次数: 字体:[  ]

    1月23日,新区2024年经济工作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和安排部署新区经济工作,激励全区上下解放思想、砥砺奋进,拼出新天地,再上新台阶。
    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申泽讲话。区党工委副书记刘雨果主持会议。
    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表现突出的5家科技创新平台、10家科技创新企业、10个优秀企业家、10家纳税贡献突出企业、25家优秀企业进行了表扬。
    会议总结回顾了2023年全区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经济发展上的短板和不足。
    会议强调,2024年,全区经济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在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促进“四大创新产业”集群成势上精准发力,在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上全面发力,在惠民生、保安全、守底线上共同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巩固经济快速增长势头,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具有新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总体思路,新区将2024年作为“新区突破年”,以“非常”的拼搏精神,抓好“六大重点任务”。

    一、坚持“转化为要”,以“非常之策”建好科创高地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做好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的建设运营,持续开展高企助跑、成果发布等创新活动,推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促进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微成长、小升规、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扩容行动,围绕四大创新产业,探索建设“一头连接技术供给、一头连接产业需求”的综合性中试服务平台。
    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科研模式,支持科技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科技型企业全周期金融服务,深化知识产权保护试点。
    全力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全面落实“人才十条”、人才绿卡等13个专项政策“大礼包”,持续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奋力开创“近悦远来”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二、坚持“产业为本”,以“非常之力”做强产业支撑
    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聚焦“四大创新产业”,全面推广“五个一”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产业全链条生态集群;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积极培育新材料、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4+N”创新产业集群。
    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科学布局吃住行游购娱业态,打造“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推进上马功成、上马望蜀邻里中心等消费新场景塑造,大力发展体验经济、夜经济,壮大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共生、双向赋能,建好做强数字经济产业园,培育和引进一批进军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创新企业。
    三、坚持“项目为王”,以“非常之举”推进项目建设
    抓好项目谋划。聚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链条延补建强,系统谋划一批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抓实项目招引。一手抓“链主”“龙头”企业引进,一手抓关键环节和配套企业培育,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同时创新招商模式,进一步做强“资源库”、拓宽“线索源”、扩大“朋友圈” 。
抓细项目建设。紧盯项目时间节点,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动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等尽快建成投产。
    四、坚持“改革创新”,以“非常之为”激活发展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抓好科技创新、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园区管理运行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出一批“小切口、大纵深”的自主创新改革和“微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朋友圈助企”等活动,持续擦亮叫响“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时时服务、事事热心”的营商环境品牌;扩大“免申即享”覆盖面,用“真金白银”让企业感受“真情实意”。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深度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用好“绵阳好物”、“绵品出海”等系列活动平台,推动企业“走出去”抢订单,培育外贸新动能。
    五、坚持“三态协同”,以“非常之智”促进产城融合
    “三态协同”打造青年友好园区。围绕青年需求,坚持“涵养心态、培育生态、营造业态”同步发力,打造“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更有为”的青年憧憬之地、向往之地、圆梦之地。
    用“工匠精神”精心建设城市。深入实施西片区开发,持续推进城市双修更新,不断完善智慧充电桩等市政设施建设,同时高标准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用“绣花功夫”精细管理城市。扎实做好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打造“内外兼修、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作业现代化、智慧化水平,拓宽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径。
    六、坚持“人民至上”,以“非常之责”改善保障民生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集中力量建设绵中科新校区、英才科新校区、西财天府学院附属医院等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创业大道西延线、智慧停车场等民生项目。
    坚决兜住民生底线。提升“就在新区·创享未来”品牌含金量,持续开展“春风行动”“职引未来”等就业活动;坚定不移守住蓝天、碧水、净土。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同时深入推进平安新区建设。
    新的一年,新区将锚定“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定位,聚焦“科创高地、产城新区”建设,坚持“四个发力”,抓好“六大重点任务”,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国家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而努力奋斗。